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研所”)始建于1955年,前身是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研究所。1986年加挂广东南药研究所牌子,时归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1998年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合并。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纳入69家省直属的全民所有制科研机构管理范围。2012年被划为公益三类事业单位。2016年随学院成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曾下辖管理海南南药场(建于1959年,海南建省后移交海南省管理)和广东湛江南药实验场(建于1964年,1998年移交湛江市管理,研究所与其保持业务指导关系),曾建有国家药品管理局中药材情报中心站和中药材杂志编辑部(1978年创刊,1998年移交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管理)。2017年,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运营。2019年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研所汇聚了一批又一批为中药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教授、专家、学者、博士,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中研所在积淀传承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历久弥新。
目前,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位于有“第二个珠江新城”美誉的广州市天河区智慧城核心区,地铁21号线智慧城站旁,拥有总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的12层现代化科研大楼。注册资金1000万元。下设研发中心(下辖药品与保健品研究中心、化妆品研究中心、南药资源研究中心)、检测中心、运营中心、财务中心、行政人事中心等部门,取得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担负“开展中药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公益性科研工作;承担中央和省下达的南药及其他重点药物研究任务;推进开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研究,中药及相关产品研发,技术转让及产业化、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生物医药工程设计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以推动广东省中药材生产和中药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服务宗旨,曾主持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和岭南中药材保护项目等;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牵头组建多家协(学)会、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载体;另外大力推进中药和南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与多家政企通过产学研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成果转化,研发中药新型产品并产业化;孵化了多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和中药创新产品企业;并且积极把守生物医药的质量安全,提供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其它健康产品的第三方检测服务,进行中药规范化栽培的技术咨询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发展的运营机制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按照广东省科技厅等10个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努力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相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为全省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中药科研、中药种植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
高端专业的人才队伍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聚集了众多高学历、高职称科研、检验检测人才。现有员工71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10人、硕士14人、中高级职称22人,另外特聘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拔尖水平的50位专家顾问助力研发,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团队。已建立科技专家企业工作、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多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壮大,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将不断引进、培养各类高端专业的人才。
荣誉墙
特色鲜明的南药平台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南药资源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经验,具备较强的承担中药产品综合开发的能力。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曾主持了广东和海南省地区第三次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参与第四次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是国家南药开发试验基地、广东特产中药材GAP实验基地、南药种质资源库、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有华南药用植物多样性保育中心、广东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广东省南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药材规范化生产综合服务平台、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同时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牵头组建与南药相关的协会、学会、联盟、成果转化基地、教育基地等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载体,为中药尤其是南药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南药资源研究方面,广东省中药研所究先后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特色及进口南药种质基因库建设”、“南药种质基因库建设”、“广东南药种植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广东省中医药局“岭南药材规范化生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建设项目。依托这些项目,目前已建成10000平方米的中药资源库、2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1间组培室等设施;科研人员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掌握的各项技术已成功引种和保存1200多种南药资源,其中包括30多种进口南药,100多种岭南道地药材的原植物,200多种广东地方用药药材的原植物,600多种岭南地区、热带地区野生药用植物,所有这些资源已整理编写了名录和科技专著,同时建立了广东生物种质资源南药部分的共享数据;建立了集种源鉴定、生理检测、结构鉴定为一体的种质资源保藏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具备强大的南药种质资源保藏与研究能力。
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方面,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关于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广东省中药研所究科研优势,先后承担国家计委“广东南药开发试验基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铁皮石斛等3种中药材GAP基地优化升级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和“砂仁等5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名贵道地药材化橘红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农业部“穿心莲DUS测试指南的研制”、粤港“道地南药(檀香、广藿香等)品种选育和种苗快繁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 、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特产中药材GAP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主产药材产区分布、产量及历史演替的调查研究”等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对广藿香、广佛手、化橘红、广陈皮、枳壳、德庆何首乌、巴戟天、檀香、沉香、降香、牛大力、千斤拔、山豆根、猴耳环、南板蓝根、岗梅根、布渣叶、金线莲、三七、茯苓、牛樟芝等几种重要的广药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关于这些药材主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生态及药材品质和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目前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中檀集团、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陈李济制药厂有限公司、裕通控股集团公司、大光集团、圣保堂健康集团、广东信德集团、广东思明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百合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本草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广东粤财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广州正大方圆有限公司江门市东新药材农民合作社、南雄市众成种植合作社、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本草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阳春市永生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江西省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科研技术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试验积累,制定出了多种药材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为发展广东优势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止目前,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建有国家南药开发试验基地、华南药用植物多样性保育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南药)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CMA和CNAS资质的检测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39个技术平台;制定51个标准,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8项,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较强的中药产品开发能力。
成效卓著的研发硕果
广东省中药研所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几十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银杏叶的微量内酯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唐松草中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皂苷选择性增敏唐松草碱的作用机制研究”等项目,荣获多项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其中“栽培南药春砂仁高产的隐蔽技术”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白豆蔻引种栽培技术”、“中药材仓虫调查研究”、“海马人工养殖的研究”等获广东省政府三等奖;“巴戟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巴戟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国家星火奖二等奖;“槟榔红脉穗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檀香引种栽培技术推广”获广东省政府二等奖;“槟榔炭疽病的防治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沉香人工结香技术”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得力胶囊”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牛大力GAP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得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中药质量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广东省中药研所多年来十分重视中药质量研究工作,近年来开展了多种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鉴定和中药材有效成分测定等横向和纵向课题的检验检测工作。完成的课题有“广藿香色谱指纹图谱及广藿香酮标准品制备方法研究”、“广藿香(油)标准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T/GDGAA 0001-2018同方高丽参标准”、“银杏指纹图谱研究及主要有效成分测定”、“玄参及其破壁粉粒的指纹图谱研究”、“何首乌的指纹图谱研究”、“乐脉颗粒指纹图谱研究及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广东海风藤的指纹图谱研究”、“喜树指纹图谱研究及主要有效成分的测定”、“五指毛桃的主要有效成分测定”等。
此外,围绕南药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这一中心工作,广东省中药研所开展了一系列药品、中药化妆品、中药保健食品、药膳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获得了5件新药临床批文,并指导企业进行新药工业化大生产。开发了注射用盐酸丙酰左卡尼汀、阿奇霉素缓释干混悬剂化药、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氨酚曲马多咀嚼片等新药,牛大力系列固体饮料、功能性糖等食品,檀香护肤系列产品、无患子洗护系列产品、牛樟精油系列产品、乌发原料、草本头皮营养液等中药化妆品。
特色鲜明的南药研发业务
南药资源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中药资源普查、园区与种植设计规划、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道地特色及珍稀南药育种、种植与植保技术研究、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与基地建设、中药材基地环境检测与评价,中药材GAP与绿色有机基地技术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南药种植、采收、加工、贮藏、养护等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同时,开展南药资源项目联合申报、专利研发、市场推广及技术培训等。
中研所在建立之初就立足地利、环境及政策等优势积开展南药资源研究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南药资源研究逐渐成为中研所的特色和优势业务。
近年来,中研所在韶关、云浮、江门、惠州、汕尾等多地建立南药种植基地,促进农村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振兴和精准扶贫。我们的优势和服务能力赢得客户的一致认可,各种业务不断拓展,足迹以南粤为中心辅射大江南北。